金牌作家“余笙侑伱”的都市小说,《暗影溯源》作品已完结,主人公:陈默方木,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罪孽的遗传与救赎的轮回——每一桩罪案,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历史罪孽在当下的回响。主角不仅要缉拿真凶,更要斩断代代相传的罪恶链条。
《暗影溯源(陈默方木)免费小说完结版_最新章节列表暗影溯源(陈默方木)》精彩片段
省厅配的车是一辆黑色SUV,内部干净整洁,散发着消毒水和新皮革混合的味道。
司机是个年轻的警员,一路上一言不发,只是透过后视镜,偶尔偷偷打量一眼后座那个沉默得可怕的男人。
陈默靠在椅背上,窗外飞速掠过的城市霓虹在他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
他闭着眼,但并未休息。
那张穿着红舞鞋的女孩照片,像用烧红的铁烙在他的视网膜上,挥之不去。
《红舞鞋》。
安徒生的童话。
一个爱慕虚荣的小女孩,穿上红舞鞋后被迫不停跳舞,首至砍掉双脚才能停止的恐怖故事。
凶手在模仿这个童话。
但他赋予它的,是死亡之舞。
为什么是红舞鞋?
为什么是这个童话?
选择特定的童话,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它昭示着凶手的内心剧场,他的动机,他的诉求,甚至他的身份。
惩罚?
对爱慕虚荣的惩罚?
但受害者李倩,根据初步资料,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生活轨迹简单,看不出任何“虚荣”的特质。
表演?
凶手在向谁表演?
向警察?
向公众?
还是像某个他想象中的观众?
掌控。
绝对的掌控。
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审美,将其塑造成一件“艺术品”,一件用来传达信息的道具。
这需要极度的冷静、精心的策划,以及……一种深入骨髓的、对生命本身的漠视和扭曲。
陈默的指尖在膝盖上轻轻敲击,这是他陷入深度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他在脑海中尝试构建凶手的初步形象。
男性。
年龄在25到40岁之间。
拥有一定的体力来完成现场的布置。
心思缜密,甚至可能有一定的艺术或美学修养,才能营造出那种诡异而具有冲击力的场景。
他可能独居,或者有独立的空间来进行准备工作。
他可能从事着并不起眼、甚至有些枯燥的工作,但在其内心深处,隐藏着一个盛大而黑暗的舞台。
他选择雨夜作案。
雨水能冲刷掉很多痕迹。
但他又留下了如此显眼的标志物——红舞鞋和童话书。
他既想隐藏,又想展示。
这是一种矛盾,而矛盾往往是突破口。
他可能有过创伤。
与“舞蹈”、“脚”、“童话”或者“红色”相关的创伤。
这次的谋杀,是他对过去创伤的一种扭曲的回应或补偿。
车辆驶离繁华市区,进入一个绿化很好的公园区域。
即使隔着车窗和雨幕,也能感受到前方那种异样的紧张气氛。
警灯无声地旋转,将周围树木和雨丝映成一片片诡异的蓝红色。
拉起的警戒线外,零星站着几个披着雨衣的记者和好奇的围观者。
引擎熄火后,车内陷入一种比死寂更沉重的安静,只有密集的雨点敲击车顶的声音,啪嗒啪嗒,像是无数细小的锤子在敲打着什么。
陈默睁开眼。
那双眼睛里没有丝毫舟车劳顿的疲惫,只有一种冷冽的、近乎凝固的专注。
他推开车门的瞬间,潮湿阴冷的空气裹挟着更复杂的味道涌了进来——雨水浸透泥土的腥气、警用无线电的静电味、还有一丝……一丝极其微甜、在雨水冲刷下仍不甘心散去的腐败铁锈味。
他的心情沉静如深潭,但潭水之下,是高速运转的冰冷暗流。
每一个感官细节都被放大,摄入,分析。
他不是来感受悲伤或恐惧的,他是来阅读的。
阅读一个疯子用生命书写的黑暗剧本。
司机年轻的警员也立刻下车,小跑着为他撑开一把黑伞,动作间带着显而易见的敬畏和紧张。
陈默微微颔首,目光却己越过层层阻碍,投向那片被蓝红光弧反复切割的、湿漉漉的核心区域。
他穿过警戒线,皮鞋踩在浸水的草地上,发出轻微而粘腻的声响。
每一步,都仿佛离那个扭曲的舞台更近一步。
空气中的异样感愈发浓重——那是混合了专业人员的紧张、对非常规死亡的敬畏以及纯粹生理性不适所形成的特殊场域。
越往里走,灯光越集中。
高强度勘查灯被架起,惨白的光柱刺破雨幕,将中心一小片区域照得宛如舞台中央,纤毫毕现,无处遁形。
而那抹刺眼的红色,就在这白光的聚焦下,妖异地跃动。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亲眼看到时,陈默的呼吸还是几不可闻地滞涩了半秒。
女孩李倩,以一种极不自然的、仿佛舞蹈定格的姿态躺卧着。
苍白的脸上神情空洞,雨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像是冰冷的泪。
她的双脚……那双鲜红色的舞鞋被牢牢系在脚上,颜色饱和得惊人,在惨白灯光下如同燃烧的火焰,又像是凝固的血。
鞋尖指向天空,仿佛下一秒就要继续那永无止境的旋转。
旁边,那本被雨水浸得微微发皱的《安徒生童话》散落在地,封面上那个经典的跳舞女孩插画,在此情此景下,散发出令人头皮发麻的诡异。
风更急了一些,吹得周围树木哗哗作响,枝叶的影子在警灯照射下张牙舞爪地晃动。
雨丝斜斜地刮过,冰冷地钻进陈默的衣领,但他浑然未觉。
他站在勘察灯的光晕边缘,像一尊沉默的雕像。
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他的面容一半浸在阴影里,一半暴露在强光下,明明灭灭,如同他内心翻腾却绝不形于色的思维风暴。
周遭是忙碌的现场勘查人员,他们低声交流,动作谨慎,避免破坏任何可能存在的痕迹,那种刻意压制的职业性忙碌,反而更加衬托出核心现场那种令人窒息的静态死亡之美。
矛盾。
极致的矛盾。
凶手精心利用雨水冲刷,却又刻意留下这强烈到夺目的标志物。
他制造了一场喧嚣雨夜中的寂静死亡之舞。
陈默的指尖在身侧微微蜷缩,仿佛能触摸到那从犯罪现场弥漫开的、无形却粘稠的疯狂与挑衅。
他的目光死死锁在那双红舞鞋上,脑海中那个凶手的模糊轮廓,似乎又清晰了一分。